(相关资料图)
原本想通过外卖平台给母亲在某老字号餐厅点两道特色凉菜,最后竟然足足点了一桌子“硬菜”。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吴燕最近经历了一次被动点餐,为了凑够这家餐厅150元的起送价,她最终点了5道菜。不少消费者都在点外卖时遇到过由于点餐单价未达到起送价标准,最终不得不再多点一些来凑单的问题。(4月25日《法治日报》)
在网上点外卖,许多商家都设置有“起送价”,消费者必须消费够一定金额,才能安排配送。从商家的角度出发,设置起送价是为了保障自身经济利益不受损失,避免“赔本赚吆喝”。外卖点餐涉及平台抽成、骑手配送费、餐具包装成本等多种因素,如果消费者订单金额过低,商家获得的利润可能还抵不上各项成本支出。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设置起送价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容易造成食品浪费。
一方面,设置起送价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设置起送价就属于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变相强买强卖。
同时,设置起送价在无形中助推了“凑单浪费”现象。《反食品浪费法》专门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防止食品浪费的义务,其中包括“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设置起送价在客观上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悖于商家的法定义务。
前不久,江苏省消保委发出提醒:超量下单既增加了肠胃消化负担,也增加了荷包支出负担,“凑单”行为无异于“双重浪费”。而在浙江台州,有商家因设定起送价不合理,未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对此,外卖平台和商家要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发,积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有专家认为,应结合商家所售食品的单价合理设置起送价,“如果出现多数食品单价未达到起送价的情况,或起送价超过店内多数食品售价两倍以上甚至更高等情况,则认定商家起送价设置不合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多数食品”的提法比较模糊,难以量化,其次更重要的是,设置起送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标准是高了还是低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商务部、国家发改委2014年发布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起送价的实质就是最低消费,应该坚决制止。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商家建立了免起送价的外卖模式,通过成本核算调整配送费,取消起送门槛。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就不设起送价,每单固定收取9元配送费,消费者无论点哪个单件食品,商家均可配送。有关部门应尽快叫停起送价,引导商家用好配送费的调节功能,根据订单金额多少相应降低乃至取消配送费,既可以实现消费者的下单自由,也能兼顾商家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