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似乎是很多家长都奉行的原则,不管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好是坏,父母为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有时候确实会力不从心。也因此在学生小的时候就会向其诉说生活的辛苦和父母的不容易,为的就是让学生从小就学会省钱。
学生想买四块钱饮料,妈妈竟开讲座式教育,被网友指责却还在狡辩
(资料图)
近日,一个女学生在跟妈妈逛超市的时候,学生想买一瓶4块钱的饮料。但是等来的却是妈妈“开讲座式”的教育。
学生妈妈说:“我教你以后怎么在超市买东西,以后去超市不能看到什么拿什么,一定要先看价格。比方说你买一瓶水,你看看你刚才拿的多少钱一瓶。”学生乖乖的回答:“四块钱。”
妈妈:“那两瓶就是8块钱,而且咱们还不一定够喝。咱就不买这个。”之后随手拿起一瓶矿泉水,接着说:“咱们可以买这个,买三瓶才花多少钱呀?”女儿:“五块。”
妈妈:“不是不让你花钱,而是咱们本身也没挣那么多钱,不能上来超市之后,见什么就拿什么。”
面对妈妈这样的教育,网友纷纷指责,但妈妈却还在狡辩:“小孩花钱没概念,她觉得东西好就会拿,从来都不看价格。大人说也不听。”
真是不理解,为什么只是喝一个饮料,要上升这么多。网友更是直接表示:不知道的还以为学生拿了一车的饮料呢。
如果学生真的很不懂事,那作为家长教育学生也是清理之中。而且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在超市里进行教育。
可以先把孩子喜欢的饮料买下来,回家之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有网友甚至在评论区晒出了温柔教育的言辞,这样的方式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但是对于中国父母的对学生教育上的不足远远不止这些
对孩子自我感动式的爱只会让学生感到窒息。从小到大,很多学生从父母哪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烈日炎炎下不舍得打车走路回家,然后向全家人诉苦自己没过上好日子;吃饭的时候会把肉挑给孩子并加上一句:“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包括平时在生活中都是“砸锅卖铁”父母。
父母的这些行为很多学生都经历过,但是在学生眼中并不是感动,而是满满的负罪感。会让学生觉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的糟糕的事情都是因为自己。
可是他们明明不需要这样自我牺牲,明明可以正常的过自己的生活,但是家长偏偏喜欢用这样的方式道德绑架学生。
还有的父母会经常把家里的经济条件挂在嘴边:“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你一定要懂事,不能乱花钱。”
所以很多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乱花钱造成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造成心理上的缺爱和自卑。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很多学生长大之后,会对别人的小恩小惠而感动;会因为男同学的一杯奶茶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这些明明都是小时候所缺失的爱。
现在想想那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真是挺讽刺的一句话。早当家就是学会做家务,而并不是心理上的成熟。谁都想过自己快乐的童年,都不想被迫懂事,被迫长大。
虽然家庭经济的好坏对于学生的教育有影响,但是更重要的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自我牺牲式的爱,只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心理负担。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自己工作之后,会报复性消费,想买什么买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再有唠叨束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弥补小时候的遗憾。
笔者寄语:
即使家里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在学生花钱的事情上也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给学生设置自己的“小金库”。
让学生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钱,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开销,而在这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所以说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很多好的教育方式与家庭是否有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习的不仅是学生,家长也应该提升自己。
虽然在经济上不能学生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不要把自己的委屈强加给学生,毕竟出生在什么家庭并不是学生所能选择的。
今日话题: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