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李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关情况。据介绍,本届药博会定于今年8月23日至2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联合举办了三届药博会。前三届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各方面反响都非常好。各方共同努力,已经将药博会打造成为中医药领域政策解读、交流合作、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并逐渐成为一个品牌,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促进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关情况。据介绍,第四届药博会定于今年8月23日至2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李纯 摄
(资料图片)
中医药事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9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支持包括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也表示,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期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中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下沉和均衡布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的可及性极大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而言,得益于前几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甘肃省形成了发展中医药的共识,以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吸纳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成果,将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作为全省绿色发展崛起的重点产业链。
“我们成立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实施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甘肃省中医药局局长刘伯荣说。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据刘伯荣介绍,全省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达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拥有276种。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491万亩,标准化种植率为55%,产量达147万吨,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30万吨,中药材年交易量150多万吨,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种植面积为50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达到155万吨。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甘肃省定西市市委副书记温卫东介绍说,前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定西市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43.9亿元,引进龙头医药企业11家,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5.9%增长到2022年的8.1%,中医药加工企业产值由2018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亿元。2022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实现增加值46.24亿元。
温卫东还表示,定西市50余万户农户中,有33万多户从事中药材种植,每户平均种植6亩以上,产地加工企业累计带动了26个乡镇67个行政村的1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61户农户从事中药材初加工。在助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平均工资达到4000元至5000元,有效促进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有效增收。
“据统计,我市农民人均可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获得收入214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5%。可以说,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温卫东说。
齐贵新也表示,甘肃省抢抓中医药发展机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中医中药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支持药博会的举办,支持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