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成都商报报导,成都博物馆的年度大展“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已开展一个多月了。随着暑假的到来,展览热度也如馆外的天气般火热,展厅内摩肩接踵,观众们排着长队,只为近距离一睹热门展品。
在辛弃疾真迹《去国帖》撤展之前,这件著名词人的存世唯一真迹,与著名书法家赵孟俯临的《兰亭序》,并列本次展览排队最突出的两大热门展品。7月10日《去国帖》撤展,回到馆藏地故宫博物院后,独享众人簇拥的便是《兰亭序》了。
为了不让队伍挡住旁边的展品,成博最近特意调整了《兰亭序》的位置,尽最大努力照顾到观众们的观展需求。
其实,除了《兰亭序》之外,本次“汉字中国”特展的纸本墨宝还有许多。比如同样出自赵孟俯之手的草书《急就章册》,独创了“瘦金体”的风雅帝王宋徽宗的真迹行书《方丘勅卷》,以及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草书《岳阳楼记》等,件件精彩绝伦。
面对这些载于一张薄纸上的稀世墨宝,许多观众在赞叹之余也不禁发出关切——这些年代久远的书画类文物,是如何历经岁月留存至今,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它们?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部主任白玉川。
1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纸张,年代有多久?
此次“汉字中国”特展上展出的纸质文物中,年代最久的来自唐朝。
比如从成都市一处唐代墓葬出土的纸本真言,用大麻纤维、苎麻纤维和竹纤维三种造纸纤维制成。上面印的图案已看不太清楚,推测应为佛教法器、手印、花蕾、绶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