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4月24日,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4月22日,围绕“航天日”,合肥市科技馆面向公众开展航天科普周活动,通过特效影片、科普讲座、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感官的航天科普体验,点亮大家心中的航天梦。
上午九时许,合肥市科技馆学术报告厅内,一场有趣的天文主题科普讲座正在这里举行。
【资料图】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往何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主任、合肥市天文学会理事长范璐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现场观众们普及天文知识,拓宽天文视野。
讲座中,合肥市淮合花园小学五年级的岳丁文听得入迷。作为一名小小的天文爱好者,自小他就对宇宙充满无限遐和思考。“很想知道除了地球孕育生命外,其他星球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谈到以后的梦想,他也信心满满,“一定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中国的火箭飞船送向更远的太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科技馆一楼大厅,30多名小学生正在绘制画卷,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浩瀚的太空、星球、宇航员、火箭.....“我画的是火箭闯星海!”“我希望以后成为宇航员!”画卷上奇思妙想的配色,描绘出他们心中未来太空的模样。
“绘画对孩子来说简单易懂,同时也能反应出他们的所思所想。希望用这样的形式,为他们种下一颗筑梦航天的种子。”合肥市科技馆培训活动部项目主管宁凡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下午2时30分,大型原创科学家精神主题科普剧《我的父亲黄纬禄》也在科技馆精彩上演,特邀专业演员倾情演绎,重点讲述了安徽芜湖籍科学家黄纬禄院士在导弹研制事业中的感人故事。
“近期,市科技馆联合了市天文学会,策划举办了四场天文科普类的主题讲座,还在球幕影院免费播放特效影片,首演科普剧,设置了《步天歌•星河之梦》科普展。” 据合肥市科技馆培训活动部主任陈叙表示,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天文知识,激发探索欲望,提高航天科学素养。
新闻多一点
在第八届“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科技活动周在中科大东、中、西三个校区内同时举行。来自全市部分中小学的青少年学生们走进中国科大内的多个科研实验室,与众多尖端科技“零距离”接触,身临其境感受科学的魅力。
当天上午9时许,欢笑声打破了中国科大校园原本的宁静,孩子们满怀期待的走进校园,在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分批走进各个科普点,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项目。在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内,一群孩子趴在一具模型前久久不愿离开。原来,这个模型展示的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该设备曾随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
负责讲解的科研人员告诉孩子们,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主要功能为获取火星空间磁场环境高精度数据,主要科学探测任务包括全面准确地测量火星空间边界层,探测火星南部局地岩层的剩磁及火星感应磁层,研究近火空间处的行星际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载荷仪器对火星大气中的粒子逃逸等问题开展研究。
艰深的科学理论孩子们或许一知半解,但求知的种子却已播撒在他们的心头。活动现场,同学们大胆发问,认真听讲,不时发出惊叹和欢呼声。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七年级学生许嵛森对记者说:“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社团,平时老师也会带我们一起学习科学知识。这次来中科大参观,见到了真正的尖端科技,让我对科学的兴趣更浓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据了解,本次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大共开放了29个科普点,开展118个科普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10余个重点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同时,中国科大还专门制作了科技成果展览、多媒体科普介绍等,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尖端科技的魅力,在他们的心里播下求知的“种子”。
文字 |全媒体记者许露瑶朱震宇
摄影 |全媒体记者赵瑞瑞 通讯员 陈三虎
出品 |“暖暖”融媒体工作室、“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