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市民游客在消博会时尚生活展区选购工艺品。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 海南日报观察员 李梦瑶
眼下,“消博时间”进入尾声,“消博效应”持续显现——
(资料图片)
从临时展品变长期商品,韩国国家展团推动更多该国消费品进入海南免税市场;从参展商变投资商,香港真滋味集团计划将食品加工基地落户海南;从会场内到会场外,多家离岛免税店借力消博,掀起“消博+免税”消费新热潮……
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消博会的溢出效应似涟漪层层扩散。
6天,12万平方米,这是消博会在物理层面的时空范围。但显然,它所荡起的“涟漪”早已超越时空,辐射带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投资升级,进一步释放海南自贸港发展新活力。
“涟漪”层层,其一是消费提振——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消费如何提振?优化供给、提振信心是关键。
加入氢能驱动装置的自行车,会对话、能遛狗的机器人,刷新睡眠体验的“深睡小屋”……本届消博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超3000个消费精品品牌集中展出,更多元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体验,吸引大批消费者现场下单或排队体验。
如此强烈的“购买欲”,当然不限于一时一地。
从“消博大卖场”到“海南大市场”,过去两年,越来越多企业找到一条精准的“消博效应溢出通道”,将大批好货投向海南市场。2022年,海南消费品进口额超400亿元,占进口总额比重达三分之一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
大批市民游客到现场观展。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展品变商品,首秀变首店,这正是消博会溢出效应的体现。今年消博会期间,同样有不少行业龙头企业决定开拓或进一步深耕海南市场。可以预见的是,当大批消费品行业巨头排队入场,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丰富消费选择,海南消费市场活力也将持续释放,让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获得更好发挥。
“涟漪”层层,其二是产业带动——
作为一个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行业,会展业素有“1:9效应”之说,即会展本身的直接收入是“1”,其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是“9”。
搭上消博会的“顺风车”,连日来,消博会时装周与1500家高端消费场景联动开展“热岛计划”,掀起全岛消费娱乐购物热潮。与此同时,海口各区接连举办多场文旅配套活动,推出消博会主题游线路,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而在本届消博会上,“免税”无疑是分享到最多红利的行业之一。
借消博会发布“文旅融合”创新产品,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携多个合作品牌亮相,消博会期间,各大头部免税企业充分发挥消博会和离岛免税“平台+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为免税经济再添热度。
从“消博会+旅游”到“消博会+免税购物”,过去这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源源不断地涌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又不断“溢向”各大景点景区、离岛免税店等消费场所,为文旅产业、免税经济赋能,也助力海南进一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市民游客参观高纳仕珠宝展区。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涟漪”层层,其三是区域发展——
参加完首届消博会后,美国泰佩思琦集团马上对海南市场进行考察。去年,该集团正式将中国旅游零售总部设在海南。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过去两年频频上演,截至目前已有52家国际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落地,海南“朋友圈”不断扩大。
由参展商变为投资商,企业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消博会的“流量”真正变成了海南自贸港的“留量”。今年消博会,同样马不停蹄开展了一系列采购对接、洽谈签约、行业推荐等市场化活动,从各企业、机构到各市县,都在积极承接消博会溢出效应。
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消博会期间举办了一场“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暨RCEP等自贸协定推广论坛”;二是本届消博会法律服务团吸收了5名香港律师,为参展商提供涉外法律服务。
由此不免联想到,海南正深化琼港合作、深化与RCEP成员国合作。如此举动,无疑再次释放出海南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明确信号。
不只是中国香港、RCEP成员国,事实上,海南正借消博会向全世界展示着自贸港的独特魅力,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汇聚,而这也倒逼着海南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从这个层面而言,消博会“溢出”的不仅是市场和机遇,更是助推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力量。